如果多进程下,A 进程的 Source 触发到了 B 进程的 sink 点,如何溯源

1. 识别并关联进程间通信(IPC)

首先,你需要将进程 A 的 source 和进程 B 的 sink 关联起来

  • 监控 IPC 调用:在两个进程中,同时监控所有 IPC 相关的系统调用。在 Linux 上,这可能包括 pipe(), socket(), shmget(), msgget() 等。在 Windows 上,这可能是命名管道、共享内存的 API 调用
  • 记录数据流:不仅要记录 IPC 调用,还要记录通过 IPC 传递的数据内容。这是将 sourcesink 联系起来的关键。例如,如果进程 A 通过管道写入了一个特定的恶意数据,你需要记录下这个数据,然后追踪它是否被进程 B 从管道中读出
  • 使用动态分析工具:利用动态分析工具来自动化这个过程
    • Frida/Ptrace:你可以编写脚本,利用 Frida 或 Ptrace 这样的动态插桩框架,在两个进程中同时 Hook 所有 IPC 相关的函数
    • eBPF:在 Linux 上,eBPF 是一个强大的工具。你可以编写 eBPF 程序,在内核层面监控所有进程间的通信,并记录下通信的数据和进程 ID。这比用户态 Hooking 更稳定、更难以被绕过

2. 构建跨进程的控制流图

传统的控制流图只在单个进程内工作。要解决多进程溯源问题,你需要构建一个跨进程的、依赖于 IPC 事件的控制流图

  • 进程内 CFG:首先,分别构建进程 A 和进程 B 的独立控制流图
  • 跨进程边(Inter-Process Edges):在两个 CFG 之间,根据 IPC 事件添加“边”
    • 当进程 A 执行 write() 系统调用时,在 CFG 中添加一条从该 write() 指令到进程 B 的 read() 系统调用的边。这条边代表了数据的流动
    • 这条边需要包含时间戳数据内容,以确保因果关系的正确性。

通过这种方式,你可以将 A 进程的 source 点和 B 进程的 sink 点在同一个图中连接起来,从而实现完整的溯源

3. 自动化与工具支持

手动进行上述分析几乎是不可能的。你需要依赖强大的自动化工具

  • 进程监控工具
    • Linuxstrace 可以追踪系统调用。ltrace 可以追踪库函数调用。但它们只对单个进程有效,你需要同时对两个进程使用
    • Windows:Sysinternals 的 Procmon 是一个强大的工具,可以记录所有进程的系统调用和文件/注册表操作
  • 动态污点分析
    • Taint Analysis 是一种强大的技术,它可以标记“不干净”(untainted)的数据,并追踪其在程序中的传播
    • 你可以将进程 A 的 source 数据标记为“污点”。然后,追踪这个污点数据在进程 A 内的传播。当它通过 IPC 传递给进程 B 时,这个污点也会被传递过去。最终,如果污点数据到达了进程 B 的 sink 点,你就可以得到完整的溯源路径
    • 这通常需要修改虚拟机监视器(VMM)或使用专门的动态分析框架来实现
Copyright © 版权信息 all right reserved,powered by Gitbook该文件修订时间: 2025-09-25 03:13:06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